福衛三號可增強颱風預報準備率1到2成

4/16/2006 ·

【中央社 記者韋樞新竹十五日電】
福衛三號星系今早在美國成功發射,六顆微衛星從此進入軌道轉換、星系部署和科學任務階段。太空及氣象專家指出, 福衛三號可以測得從地面到40公里高空的垂直溫度和濕度變化資料,對現有颱風預報準確率可再增強 1到 2成,不過福衛三號仍缺乏風場資料,需借助「投落送」來補強資料。
福衛三號的六顆微衛星分佈於地球表面 700到 800公里高的不同軌道,分別圍繞著地球運轉,組成涵蓋全球的低軌道微衛星星系,以接收美國24顆全球定位衛星(GPS)所發出的訊號。利用先進「無線電 掩星」 (RadioOccultation)技術,觀測範圍涵蓋全球大氣層及電離層氣象資訊,每天提供全球平均2500點的輸入資料值。
這些資 料均勻分佈於全球上空,在三小時內可反應在全球氣象的計算分析,可以提高氣象預報更新的頻率,也將改進氣象預報模式。除了氣象預報實際效益外,衛星還可長 時間觀測氣候變遷現象、對電離層進行動態監測、進行全球太空天氣預報、和提供地球重力研究等相關科學研究,並和國外交流氣象觀測資料,提昇台灣在這方面的 國際地位和重要性。
福衛三號計畫總主持人陳正一表示,目前絕大多數氣象預報資料的蒐集主要來自世界各地約900 個地面探空站,靠施放高空氣球來測量溫度和濕度。但這些測站都侷限在陸地,佔地球70% 的海洋測站相當少,所以無法建立真實的全球天氣模型。氣象衛星或雷達雖然可以提供較廣範圍的觀測,但是由高空垂直向地面蒐集資料,不容易得到不同高度上變 化的資訊,而福衛三號正可改善目前的缺點。
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陳秋榮表示,福衛三號是由接收 GPS衛星訊號在大氣中傳播所受的折射量,用物理和數學方法倒算出大氣溫度、壓力、水汽壓力,進行即時氣象預報,並可同時推算電離層游離電子密度。
陳秋榮解釋,衛星所觀測的水氣、溫度和壓力的剖面資料,有助於了解特殊天氣,如颱風的路,並提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;此外游離電子密度分布可用來分析磁暴現象,進而發展太空天氣的預報能力,以維護人造衛星系統和通訊。

0 comments:

Say Something to mph

My Library Things